市場上有很多餐廚垃圾處理產品與裝備,還有一些神奇的菌種,號稱可以實現24小時完全降解,8小時分解。那么,廚余垃圾處理,到底多久能實現降解呢?究竟24小時能分解么?能完成發酵么?我就專門來稍微整理整理,縷縷這到底怎么回事。
什么叫完成發酵?
什么叫完成發酵?完成降解?定義好邊界才好說事兒。通常,我們說的發酵完成,似乎都是以可以再次利用為標準,比如直接當做營養土進行還田,或是作為肥料。而堆肥質量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,常見的評價指標如下。
(截圖來自《堆肥實用手冊》)
這里有個概念就比較重要了——腐熟度。腐熟度是堆肥腐熟的程度即堆肥中的有機質經過礦化、腐殖化后最后達到穩定的程度。那么,將腐熟度作為發酵完成的指標,是比較合理的了。
(截圖來自《堆肥實用手冊》)
而關于腐熟度,卻也沒有一個標準,有很多指標可以作為判斷標準,這里我就不深究了,可以參考文獻《堆肥腐熟度快速測定指標和方法的建立》(中國農業大學碩士論文,2004),該文對腐熟度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,好幾十個指標,當然也有其他很多研究者有相關研究。一般來說,可以用腐殖化指數、種子發芽指數等來作為判別標準。有文獻認為,種子發芽指數50%可以認為基本腐熟,85%以上,可以認為就完全腐熟了。
所謂的發酵完成,以產物基本穩定(腐熟度)為判斷依據,而量化的話,以種子發芽指數,還是比較直觀科學的。
有些物料是可以快速實現轉化的
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,參見 文章《廚余垃圾,可以不出家門么》,在實驗過程中,放入過幾個香蕉皮,以及一些菜葉之類,第二天早晨,觀察反應倉體里的物料,看起來似乎已經完全找不到了,但是,說其完全降解了,似乎不夠嚴謹。
(幾個小時香蕉皮就可以找不到了)
對于纖維素類,就有點勉為其難了,在小型的發酵實驗過程中,經過了30天的時間,玉米皮等纖維類物質幾乎沒有太大變化。